如何利用创新技术有效提升公路检测指挥水平,辅助公路部门高效制定养护决策?近日,南通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发布人工智能和高精地图技术在公路损坏识别与测量中的应用中期成果报告给出了答案。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公路网络,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292公里。然而,由于养护体系不健全、重建轻养、科技养路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养护技术及养护工艺的进步。随着科技发展及养护里程数的增加,原有养护模式亟待创新与变革。为此,南通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与贵州宽凳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和高精地图技术在公路损坏与测量中的项目,中期报告成果显示:该项目可以更精确地研判路面病害的情况和并及时地提供维修决策。南通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路科副科长王宏捷介绍说,这项技术第一个能做到精确地标定位置,它是厘米级,精确到20厘米级;第二,它检测出来的数据能跟历史、上一次检测的数据自动地去对比。这个地方是维修过的还是上次发现没有维修过。它能有个自动地研判对比出一个结果,能更有利于你的养护决策。”
该检测设备能搭载在任何一辆汽车上,放在车顶就可以巡查。不但检测速度快,而且非常经济。王宏捷说,人工智能培训好了可以以正常的巡检车速来巡检,达到8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常用的CICS路况检测车是1千多万,但是这个搭载在车上的设备只有100多万。按里程的检测经费是它的二分之到三分之一左右。CICS路况检测车每公里200元,该检测设备每公里只要60元左右。
今年4月,南通市在省道356和国道228上一共检测了300公里的数据。其中,省道356西部路段共检测出共检测出813处路面病害,其中59处为重度病害。
据了解,该技术能提供完整的道路数据和病害图像数据,以供公路部门对检测结果进行查验、评估,或对特定路段进行远程巡检和勘察。等技术成熟后,将在全市干线公路和部分重要农村公路养护中应用,给养护管理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精确数据依据,辅助合理安排养护措施和经费。(作者 倪敏)
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发挥好农村公路。
为保障公路养护作业安全高效运行,近日,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公路管理站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的工作部署,集中。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省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抢抓时机,联合公航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陇南分公司开展了春季道路。
用专业守护大家的安全!说出这句话时,龙界眼神笃定,语气铿锵。这位来自湖北襄阳的85后,现在是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科副科长。
为全面掌握和优化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水平,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国家公路养护评价、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