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等10个远郊区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情况开展了调查。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乡村公路里程达到12976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8%,为农民提供了3685名乡村公路护路员职位。
农民足不出村就业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乡村公路按照每3公里1人的标准安排日常护路员,主要负责公路的巡视、清扫保洁等日常维护工作。目前,北京有一支相对稳定的3685人乡村公路日常护路员队伍。
在这支乡村公路护路员队伍中,北京市户籍有3518人,占比达到95.5%,而在北京市户籍人员中,农业户籍人口较多,有3088人。此外,这些护路员普遍年龄较大,平均年龄53岁,其中50岁以上占用工总数的70.9%。
在北京市户籍护路员中,农业户籍占比超过87%。记者了解到,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北京市相关部门在落实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中,将招录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作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区、乡镇政府制定优先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具体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据统计,北京市有2868人由原来务农转为公路护路员,实现了稳定就业,有3136人实现“足不出村”就业。
平均工资2463元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护路员的用工形式主要分为区级统筹和属地负责两种模式,除门头沟以外,其他9个远郊区均采用属地负责的方式,由各乡镇结合实际具体实施,通过聘请第三方或自主招工方式,招用劳动力参与公路养护。这十个郊区的护路员,工资水平不一,北京市护路员月平均为2463元,其中门头沟区最高,达到3936元/月;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工资待遇偏低,部分乡镇采用兼职人员,有的月工资仅为300-500元。
2009年以来,北京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256万元日常养护资金划转至各区,进入“十三五”后转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具体资金使用、用工形式及待遇等均由各区统筹安排。该调研报告指出,总体来看,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参与公路养护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护路员用工的招用形式、工资保障、用工管理、培训指导、考核监督等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撑;市级仍然延用2009年标准给予各区资金支持,一些偏远山区乡镇护路员工资负担较重,财政支持力度需加强。(本文来自新京报)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强化基层养护人员专业技能。近日,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赴客楼镇开展农村公路道路养护专题培训会。
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发挥好农村公路。
为保障公路养护作业安全高效运行,近日,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公路管理站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的工作部署,集中。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省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抢抓时机,联合公航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陇南分公司开展了春季道路。
用专业守护大家的安全!说出这句话时,龙界眼神笃定,语气铿锵。这位来自湖北襄阳的85后,现在是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生产科副科长。